現場查獲絡漫寶、讀寫卡器、通訊卡等贓物。太倉警方供圖
本報記者 方方 本報通訊員 莊雅菊 劉明晟
不久前,太倉市民周女士接到了一個國內手機號打來的電話,對方自稱為某網店平臺客服,告知其賬戶開通了貸款服務會產生手續費。正當周女士納悶時,接到了警方的預警電話,告知其這是境外詐騙電話。
手機號碼明明顯示國內,為什么是境外詐騙電話?這其中的伎倆正是犯罪分子利用GOIP設備遠程打詐騙電話。GOIP設備是一種能夠實現異地漫游和虛擬號碼的網絡通信設備,一臺設備可以同時接入多張手機SIM卡運作,能將網絡信號轉化為傳統電話信號進行電話撥打和群發信息,并通過遠程操控撥號從而實現“人機分離”。這種設備多被用于企業群呼叫客服系統,但因其功能特點,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開展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活動。
近日,太倉警方通過數據建模、多警聯動,一舉搗毀4處運營GOIP設備服務境外詐騙的窩點,成功打掉一個“幫信”犯罪團伙,抓獲嫌疑人7名,查獲絡漫寶、無線Wi-Fi、讀寫卡器、大型GOIP等多個設備,涉案金額達150余萬元。
警方迅速出擊打掉“幫信”團伙
2021年9月,太倉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接到線索,一個利用GOIP設備為詐騙犯罪分子提供網絡通信服務的犯罪窩點,偷偷轉移到了太倉地區。
太倉市刑警大隊立即會同網安大隊、港區派出所等部門開展聯合研判,鎖定太倉市浮橋鎮某小區一出租房。隨后,警方在出租屋內將犯罪嫌疑人員李某林和梁某抓獲,現場查獲4G無線漫游熱點、絡漫寶、讀寫卡器、通訊卡等多個設備。
太倉市公安局港區派出所副所長武成瑤介紹,重慶籍男子李某林今年22歲,2021年9月初通過網絡找到這份只需要“幫忙看設備”就能日進千金的兼職。隨后他在利益的驅使下,又發展了朋友梁某一起加入。短短一個月來,兩人已經從重慶輾轉到北京及江蘇等多地,并頻繁更換住所。
據交代,兩人被要求每天閉門不出,通過網絡接收指令操作設備,開啟指定設備插入電話卡,并根據信號燈確定設備正常運行。如發現卡內余額不足,則立即更換電話卡。同時,上家會不時寄來新的電話卡供兩人更換。為逃避警方的偵查,兩人不敢在一個地方久待,總是很快轉移地點,短暫出門只是購買必需用品和取快遞。
經查,梁某、李某林背后還隱藏著一個利用GOIP設備,提供網絡通信服務幫助詐騙分子的犯罪團伙。太倉警方立即抽調精干警力組成專案組溯源追蹤,順藤摸瓜找到了其他嫌疑人員,并于2021年10月份一舉搗毀位于上海嘉定及江蘇泰州、揚州的三處窩點,成功將犯罪嫌疑人廣西籍楊某、江蘇籍何某、貴州籍孔某、浙江籍李某抓獲。
經過審訊,犯罪嫌疑人楊某交代,他們的上級“OK”就是其朋友王某。通過縝密偵查和精準研判,專案組很快鎖定王某也藏匿于江蘇泰州。2021年11月,王某在泰州被抓捕歸案。至此,以王某為首,李某林和楊某為二級代理,其他人員為成員的利用GOIP設備“幫信”犯罪團伙被打掉。
尋找兼職卻陷入詐騙深淵
經查,90后湖北籍男子王某,初中輟學就輾轉廣東、江蘇等多地打工,一直沒有固定工作,收入很不穩定。王某在網上瀏覽各種兼職廣告并留言求職,2021年3月份終于成功在網上找到一份可以“輕松掙快錢”的工作——只要保管、維護一些設備就可以拿到1000元一天,工資日結。
沒過多久,王某便心生疑惑,老板從不露面,網上聊天不用大眾軟件,經常收到寄來的電話卡,工資通過虛擬幣結算……王某很快便明白自己是在從事不正當的工作。
王某想過退出,此時老板提出需要擴大業務,要求王某拓展業務人員,并承諾王某不僅無須承擔業務人員工資,還可獲得每人每天500元的“人頭費”。在巨大利益的誘惑下,王某開始以招聘兼職的幌子發展下線,甘心當起了中間人,并逐漸發展成為該犯罪團伙的負責人。
“這個團伙類似傳銷組織架構,王某為總代理,他通過發布虛假招聘啟事、欺騙朋友的方式,發展了李某林和楊某為二級代理,之后李某林和楊某又通過同樣的方式,發展了梁某、孔某、何某、李某為下線。所有的工作要求、設備寄遞和工資結算,都是‘老板’通過小眾聊天軟件單線聯系王某,王某再逐級下達任務。王某也非常謹慎,經常要求成員更換住所來逃避警方的打擊。”
太倉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反詐中隊中隊長白文豪介紹:“GOIP設備都有對應的操作系統,該團伙在境內架設GOIP設備后,境外詐騙分子用賬號密碼在境外登錄系統,通過系統撥打網絡電話,網絡信號經GOIP設備轉換成國內電話信號,境外的詐騙電話號碼也變成了GOIP設備中的電話卡號碼。”
7名嫌疑人原先都是想找錢多又輕松的兼職,后來也發現自己在從事黑灰產業,但是出于僥幸心理不僅沒有收手反而越陷越深。目前,7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,被太倉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,案件還在進一步深挖中。